tobeSmart运动知识库--马拉松,越野跑,马拉松报名、赛事报名信息

跑步

谁说马拉松是中产阶级的广场舞?

如何理解“马拉松是中产阶级的广场舞”?

“马拉松是中产阶级的广场舞”这句话,初听起来似乎有些戏谑和讽刺,指的是马拉松运动在一些人看来,已经从一项挑战人类极限的体育项目,演变成了一种中产阶层彰显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的社交活动。

就像广场舞之于退休大妈,马拉松之于中产阶级,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。它通常伴随着各种“标配”:动辄上千元的专业跑鞋、昂贵的运动手表、全球各地的马拉松赛事打卡旅行、赛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“完美”照片……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某种“中产生活范本”。因此,这句话的本质是对这种现象的观察和调侃,认为马拉松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,逐渐与普通大众的生活脱节。

更多马拉松报名关注【小道跑步】后续推送:
长按扫码关注
获取更多报名消息,
进入公众号点击右上角⭐️星标,马拉松报名不错!


实际的收入占比是怎样的?我们是中产阶级吗?


然而,当我们把目光从那些光鲜亮丽的社交媒体图文上移开,会发现马拉松跑者的构成远比想象中复杂。确实,马拉松赛场上不乏经济条件优渥的跑者,他们有能力支付高昂的报名费、机票和酒店费用,去参加世界六大满贯等顶级赛事。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全部。

事实上,有大量马拉松跑者并非所谓的中产阶级。他们可能是拿着普通薪资的上班族,是体力劳动者,是学生,甚至是收入较低的自由职业者。他们中的许多人,报名费可能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,装备也并不追求最新款、最昂贵。他们选择跑步,更多是出于对健康的热爱、对自我的挑战,以及对纯粹运动快乐的追求。

国内一些小众赛事或地方性赛事的参与者中,这种“非中产”的比例更高。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参与,可能坐绿皮火车去外地参赛,为了省钱选择拼房或者住青年旅社,甚至有人直接在赛场附近的公园里搭帐篷过夜。对于他们来说,马拉松不是一种消费,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。

马拉松,不过是一种选择!


马拉松本质上就是一项运动,它与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、游泳等任何一项运动都没有本质区别。喜欢篮球的人会花钱买球鞋、球衣,喜欢足球的人会买球票、看比赛,甚至有人会花大价钱去欧洲看一场豪门对决。这些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都是对某项运动的热爱。

马拉松也是如此。有人喜欢它是因为它对毅力的磨练;有人喜欢它是因为它能带来身体上的健康;还有人喜欢它是因为可以借此机会挑战自我。它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,任何人都可以穿上跑鞋(甚至不需要专业的跑鞋),从家门口开始跑起来。它的消费门槛,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。你可以选择花很少的钱完成一场马拉松,也可以选择花很多钱去享受其中的每一步。这和打篮球一样,你可以选择在小区篮球场免费打球,也可以花大价钱请私人教练、租专业场馆。

我们不是中产阶级,也照样不耽误跑马!

是的,我们不是中产阶级,那又怎样?我们照样可以跑马拉松,而且跑得很好。

我们买不起最新款的碳板跑鞋,但一双普通的入门款跑鞋也能带我们跑过终点线;我们住不起五星级酒店,但住在帐篷里、和朋友拼房、在青旅里和天南海北的跑友聊天,这种体验反而更真实、更有趣;我们坐不起飞机,但绿皮火车上的漫长旅途,反而给了我们更多思考和沉淀的时间,让我们更珍惜即将到来的比赛。

马拉松的意义,从来都不在于你花了多少钱,而在于你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毅力。它属于每一个愿意为之付出的人,无论你的收入高低、身份如何。那些质疑者眼中的“中产阶级广场舞”,只是马拉松世界里的一小部分,而对于我们来说,马拉松是那条通往自我挑战、自由和快乐的跑道。

所以,谁说马拉松是中产阶级的广场舞?它不是。它是属于每一个热爱它的人的,一场盛大的自我狂欢。

如果说马拉松是中年人的广场舞倒是不为过!但是广场舞估计没我们刻苦吧!你认为呢?欢迎评论区留言!



发表评论